《了凡四訓》,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是書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在《了凡四訓》里,袁了凡以其畢生的學問與修養,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結合大量真實生動的事例,告誡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縛手腳,要自強不息,改造命運。
香港中華道德學會贊美袁了凡以“改造命運的精神,創造自己的幸福,以及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的光明前途”,稱此書是創造幸福的寶典。曾國藩對《了凡四訓》最為推崇,讀后改號滌生,“滌者,取滌其舊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后種種,譬如今日生也。’”將其列為子侄必讀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書。胡適先生則認為,《了凡四訓》是研究中國中古思想史的一部重要代表作。
“了凡四訓”,世人幾乎都曉得是改造命運的寶典。有福份的人,大都能于獲得此書之后,細心閱讀,進而立定志向,力行實踐,以化疾病于無形,掃除窮困的危脅,消除生活的煩惱,達到化凡入圣的境界。
“了凡四訓”,作為修身之銘言,人人可以成圣成賢;用為處世之準則,舉世得以消除災難與業障,確實是自救救人的最佳途徑。
因此,凡有先見之明的人,都不會放過讀此書的機會,凡是有智慧、有志氣、有作為的人,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人,在讀過此書之后,必能逢人介紹傳頌才對,而這些收獲,正是此書所以能夠流傳千古,歷久不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