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kān yú ㄎㄢ ㄧㄩˊ 堪輿(堪輿)
(1)《漢書·揚雄傳上》:“屬堪輿以壁壘兮,梢夔魖而抶獝狂。”顏師古注:“張晏曰:‘堪輿,天地總名也。’孟康曰:‘ 堪輿,神名,造圖宅書者。’……堪輿,張說是也。”《文選·揚雄〈甘泉賦〉》李善注引漢許慎曰:“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后因以“堪輿”指稱天地。 宋葉適《中塘梅林》詩:“物有據其會,感召驚堪輿。” 明李東陽《植柘陳翁刲股卷》詩:“茫茫堪輿內,此意誠苦辛。”
(2)即風水,指住宅基地或墓地的形勢。亦指相宅相墓之法。“堪”為高處,“輿”為下處。參見“堪輿家”。
Feng Shui(風水),Kan-yu(堪輿),Di-li(地理), Geomancy(擇地)
堪輿:堪,地突之意,代表“地形”之詞;輿,“承輿”即為研究地形地物之意,著重在地貌的描述。《史記》將堪輿家與五行家并行,本有仰觀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以之專稱看風水的人曰:“堪輿家”,故堪輿在中國民間亦呼之為“風水”。然或有稱“堪輿”不只看風水而已,而應分五部份,曰:羅羅、日課、玄空學、葬法及形家。
堪輿:堪為天道,輿為地道。風水一開始就與天文歷法、地理結下了不解之緣,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這是風水術的兩大特征。
相地:是指觀察地理形勢。
青烏:得名于漢代相地家青烏子,又稱青烏先生。
青囊經乃黃石公所著,是公元前約二百二十年間秦朝的學者。全經共分三卷:上卷敘述河圖五氣、洛書方位與陰陽二氣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學理,故謂之化始。中卷說出天地間形氣依附與方位配合而成一體的動力,故謂之化機。下卷說明天地間形氣方位與各種法則配合后的影響力,故謂之化成。
風水學實際上就是地理學、地質學、星象學、氣象學、景觀學、建筑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順應自然,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贏得最佳的天時地利與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中國人是全世界最相信風水的民族之一,假如風水真能帶給我們好運的話,怎么相信了幾千年的我們,不論是在科技、經濟、民主,各方面都落后歐美數年?假若沒有風水這回事,那它又怎能讓我們信了幾千年,況且很多風水師看陰宅、陽宅斷事往往神準無比。基于如此,我們相信有“風水”這回事,只是古代流傳至今,在“流傳”上出現了問題。 現代風水學既注重建筑的”形”,也重視建筑的”神”,追求形神兼備。”千尺為勢,百尺為形”是指的”形”,而”四神砂”、”乘氣說”所指的是”神”。它們之間相輔相承,構成了中國東西南北中各具特色的城市建筑風格。”神”的實質是追求建筑與自然的融合,為了達到”天地人”的統一。這個”統一”是追求宇宙創造生命背后之”謎”、地球頤養生命的規律和生命本身的運行規律的大統一。這與現代建筑設計只注重設計者的主觀構思、平面和空間的藝術效果處理,滿足功能方面的”物質需求”,而忽略”精神需求”等,造就了今天的城市趨同性和城市弊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中國的建筑風水學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對人類的生存空間提供了重要的意義,既能有效的結合自然環境又能很好的融入環境,達到天人合一的環境生存空間,把建筑行業和生態環境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為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起到了重要的保護作用。
在國外,中國的風水學已經得到各國不同領域的專家重視。他們采用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手段進行研究,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從中領悟到其無窮的魅力,發出了由衷的贊嘆。如美國著名的城市規劃權威凱文·林奇(Kevin Lynch)在其編寫的《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書中指出,中國風水學”是一門專家們正在謀求發展的前途無量的學問”。中國的炎黃子孫,理應將這一理論發揚光大,為我所用。
起源
那么何為堪輿?《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堪即天,輿即地,堪輿學即天地之學。它是以河圖洛書為基礎,結合八卦九星和陰陽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運行和地氣流轉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論體系,從而推斷或改變人的吉兇禍福,壽夭窮通。因此堪輿(風水)與人之命運休戚相關。
從之所以叫風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風和水在整個堪輿界學術理論中的重要性。其實,研究風和水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研究“氣”。《黃帝內經》曰:“氣者,人之根本;宅者,陰陽之樞紐,人倫之軌模,順之則亨,逆之則否。”《易經》曰:“星宿帶動天氣,山川帶動地氣,天氣為陽,地氣為陰,陰陽交泰,天地氤氳,萬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氣對人的重要性。但為什么要研究風水呢?
其實,氣與風水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古書載:氣乘風則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又說:“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為上等,以藏風之地為次等。”
《水龍經》也有“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等等,都說明了風和水的重要性。在現實生活中,從宏觀上講,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發展的快。比如香港、臺灣、韓國、新加坡,在二十世紀中葉,亞洲經濟普遍不景氣的情況下,得風氣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經濟飛速增長,一躍而成為亞洲經濟的排頭兵,給整個亞洲經濟帶來新的活力,為世界所矚目,被稱作亞洲四小龍。
然而當你去研究他們時發現,他們所處位置不同,語言文化不同,經濟體制也不同,但是卻有一個驚人的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是環海地區。這種現實情況與風水理論不謀而合。而今,經濟發展日新月異的我國,也是沿海地區較內陸發展更為迅猛。
當然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了風水理論的真實性和實效性。黃泓露先生更是在國內讓算命和風水回歸科學。
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人們對堪輿認識不清,常把堪輿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來,甚至視為禁區,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堪輿研究逐漸興起。1984年全國第一次周易學術討論會的召開,促進了堪輿研究的發展。之后,象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為堪輿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990年8月,中國第一個周易研究會——安陽周易研究會成立,標志中國堪輿文化的研究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堪輿研究在中國逐漸發展起來,并影響了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堪輿已經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同,學習堪輿更是不乏其人,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國外的一些中國文化愛好者,均對堪輿產生了深厚的興趣。
據2012年文化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發起和編撰的《中國傳統文化名家大典–易學卷》收錄,當代知名堪輿學者、愛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統地展示了當代易學堪輿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中國當代易學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偉華,唐明邦,廖墨香,張志春,曾仕強等老一輩學者,同時也收錄了一大批青年學者,是當代堪輿研究領域具有權威性的人物辭書,更是堪輿研究的時代鑒證 [2] 。
內容
在我們印象當中,道士都會掐掐算算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風水算命、醫卜星相都會一些。尤其是正一道士,更是法術高超,技術一流。然而,在祖天師立教之初,卻有明確規定,天師道的道士是不得學習天文星相之類知識的。
盟威清約:百事不卜日問時 任心而行 無所避就
《陸先生道門科略》云:“盟威法:師不受錢,神不飲食,謂之清約。治病不針灸湯藥,唯服符飲水,首罪改行,章奏而已。居宅安冢,移徙動止,百事不卜日問時,任心而行,無所避就,謂約。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
白彬先生在《吳晉南朝買地券、名刺和衣物疏的道教考古研究》一文中,有一道徐副的鎮墓券,徐副是天師道的信徒,其鎮墓券中說到:“遵奉太上諸君丈人道法。不敢選時擇日,不避地下禁忌,道行正真,不問龜筮。”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天師道的信徒是不問龜筮的。
同樣在后來老君降授的針對祭酒、道士的《老君百八十戒》里面也規定道士、祭酒“不得為人圖山立冢宅起屋”。又說“不得上知星文,卜相天時。”這些種種規定,其實都是在重申盟威清約。《陸先生道門科略》也說:“書是圖占、冢宅、地基、堪輿、兇咎之屬,須上章驅除。乃復有歷,揀日擇時,愚僻轉甚,正科所明,永不肯從,法之所禁,而競尊用,背真向偽,謂之倒也。”足見天師創教的時候,是反對道士學習卜筮、星相的。而奉道之民,在建造房屋、修造墳塋、婚娶、開張等等事情的時候,也是不問龜筮,不選時擇日的。
天師為何會做這樣的規定?有人會覺得奇怪,何以祖天師會做出這樣的規定呢?
王充《論衡·譏日篇》云:“世俗既信歲時,而又信日。舉事若病死災患,大則謂之犯觸歲月,小則謂之不避日禁。歲月之傳既用,日禁之書亦行。世俗之人,委心信之,辯論之士,亦不能定。是以世人舉事,不考于心而合于日,不參于義而致于時。”由于五行、卦氣、讖緯學說的盛行,東漢時期朝野都非常迷信。百姓做什么事情,都要看日子,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擇日。但是擇日的書,各家所說非一,沒有一定的標準。百姓又十分相信這些,以至于做事情,不是根據理性來判斷,不考慮客觀實際,而是以擇日為準。
而巴蜀地區,又有著較為深厚的民間信仰,百姓淫祀鬼神。再加上后來興起的擇日,百姓惶恐。“舉事曰兇,人畏兇有效;曰吉,人冀吉有驗。禍福自至,則述前之吉兇以相戒懼。此日禁所以累世不疑,惑者所以連年不悟也。”(出自《論衡》)下葬、屠宰、播種、開張、奠基、婚娶、治病、裁衣、安床、作灶等等,都要擇日。
而有些端公、術士,也借此擾民,恐嚇百姓,強求錢財和飲食。《陸先生道門科略》中就反映了這種情況,說:“男稱將軍,女稱夫人,導從鬼兵,軍行師止,游放天地,擅行威福,責人廟舍,求人饗祠,擾亂人民,宰殺三牲,費用萬計,傾財竭產,不蒙其佑,反受其患,枉死橫夭,不可稱數。”這些鬼兵惑亂百姓,破人家產。蠱惑百姓把牛羊豬,都拿來殺掉,作為淫祀的供品,影響了群眾的正常生產生活。百姓事之,不僅不能蒙福,反而受其禍害。
所以“道以漢安元年五月一日,于蜀郡臨叩縣渠停赤石城造出正一盟威之道,與天地券要,立二十四治,分布玄元始氣治民。”(出自《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老君于漢安元年,授予天師正一盟威之道,以教化百姓。而正一盟威道之外的其他信仰,被一概否定,使民不淫祀其他鬼神,改奉老君所授之正教。“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同時規定“師不受錢,神不飲食。”杜絕假借祭祀和祈福的名義索取食物、錢財的行為,以安百姓。
天師道的創立是偉大的宗教改革
當然,這樣的改革運動,無疑觸及了當時巴蜀地區原有的民間巫師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強烈的反抗。據《漢天師世家》云:“漢安二年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山有鬼城,鬼市,鬼眾,分為八部,日為民害,各有鬼帥領之。及至,鬼帥率其屬,迎敵天師。以丹筆書空,鬼眾立仆,招之復起,或反風而火焚,或揭日而霧散,限以泰山,壓以巨石,鬼物哀號乞命,請受約束。遂命俱會于青城黃帝壇下,使人處陽明,鬼處幽暗。”《漢天師世家》是明朝編纂的,根據此書記載,祖天師登青城山,大戰鬼帥,正法宣揚。與鬼盟誓,使鬼處陰暗,人處陽明。從此鬼帥不再禍害人間,天下太平矣。這段文字其實是反映了,當時天師和當地原有民俗信仰的奉行者之間的斗爭。也就是《陸先生道門科略》里提到的鬼卒擾亂百姓,后來被天師收編的事情。
《三天內解經》云:“民人唯聽五臘吉日祠家親宗祖父母,二月八月祠祀社灶。自非三天正法,諸天真道,皆為故氣。”也就是《陸先生道門科略》所謂的“千精萬靈,一切神祇,皆所廢棄,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同樣,天師道對自己的徒眾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所以才有盟威清約里的“神不飲食,師不受錢”的規定。
當年天師設教,對于巴蜀地區的原有信仰進行了革新,是造福當地百姓的好事情。所以“化民百日,萬戶人來如云。”“民夷便樂之”,受到了當地各族人民的擁護。
源流
背景知識
堪輿(風水)理論的源流和發展
“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段話出自晉人郭璞所著的《葬書》,這是“風水”這個詞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郭璞簡明扼要地說明了“風水”理論的根本:以“生氣”為核心,以藏風、得水為條件,以尋求一個理想的墓葬環境為著眼點,以福蔭子孫為最終目的。對于如何界定風水的好壞,郭璞的觀點是:“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后世風水師們的主要工作,便是尋求能夠藏風、得水、具有生氣的吉地,用于安葬或是修建住宅,以便人們的發展繁衍。
然而中國數千年的“風水”觀念卻并非從晉代才突然產生。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的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墓葬中,一具尸骨的左右兩旁赫然出現了用蚌殼砌筑的、圖案極為清晰的“青龍”、“白虎”圖形。有學者認為,這兩個圖形是古人對于天上星象在地上投影的理解,這與后世的“左青龍、右白虎”的風水概念隱隱相合。
到了風水術大肆張揚的魏晉南北朝,管、郭璞這樣的風水宗師開始逐步完善過去有關風水的理念,并將其上升為一種理論。唐末,風水大師楊筠松、卜則巍流落江西,其后世子弟逐漸形成了“形勢宗”的風水派別。而“理氣宗”開始時流傳于福建,宋朝有位風水大師王推行其說,遂形成了另一大風水派別。
“形勢宗”又稱贛派、形法派、巒頭派。該派學說注重在山川形勢的空間形象上達到天地人合一。“理氣宗”又稱閩派、宗廟派、理法派。他們注重在時間序列上達到天地人合一,其考慮的因素有陰陽五行、干支生肖、四時五方、八卦九風、三元運氣等。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于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對于曠野、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系密切,故多注重形法;而對于井邑之宅,由于其受外部環境的限制,所以常常形法、理法并用。但無論“形勢宗”還是“理氣宗”,都遵循天地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行相生相克這三大基本原則。
詞匯含意
淺釋堪輿學詞匯含意
很多對風水有興趣或初學的人士,常會遇到一個難題,就是很多時從書本上看到或聽到一些對風水認識較深的朋友談論風水的時候,常夾雜一些風水的術語及雜題,而自己聽不懂,但又不好意思發問。所以就跟大家談談風水術語的問題。
六事:陽宅所研討之范園,除了形法,皆是屬于個案處理以外,在用卦與方位方面,大抵是指住宅以內者,一共以六種主要之項目作推論之主旨,通稱之為陽宅六事。分別是
(一)門—指外大門、宅門、房門、后門,以住宅之實際狀況而論。
(二)路—路是指大門以內至廳門中間之信道,是以其范圍大小而作原則性之推論。
(三)灶—今日指廚房的煤氣或石油氣爐位置。
(四)井—今日是指自來水或者是水塔之方位。自來水又以廚房中用作煮食的為主。
(五)坑廁—現今之洗手間。
(六)碓磨-今日之住宅已經很少有碓磨之設施,除非是特定之職業,有磨轉研碾之機械設備,方有推論之必要。
香火:是指祖先祠堂,土地祠神之祠,皆須安置于宅主之本命吉方,方為得宜 。
尺法—陽宅之尺法,古有四種,一:子房尺、二:曲尺、三:魯班尺、四:玄女尺。今日通常用者是魯班尺。茲將四種尺法簡介于后。一:魯班尺以常見“財、離、義、宮、劫、害、本”八個間隔,以“財、義、宮、本”四字為吉。二:子房呎以九寸為九步。金星吉。火星兇。羅星兇。本星吉。紫燕吉。文星兇。計都兇。月悖兇。水星吉。此法令已不多見用。三:曲尺以九寸分九步。一寸為一白吉,六寸為六白吉。八寸為八白吉。九寸為九紫吉,其余的“二、三、四、五、七”寸皆為兇。依此而論,陽宅之門,窗等尺寸,只以寸的余為吉兇依憑。譬如二尺八寸為吉。二尺四寸為兇等。四:玄女尺以九寸分八步。貴人吉。天災兇。天財吉。官祿吉。孤獨兇。輔弼吉。以上諸法皆不忌加半寸。
五灶應日(吉兇俱同)一:木灶—應三十日后、二:土灶—應五十日后、三:火灶—應二十日后、四:水灶—應六十日后、五:金灶—應四十日后。
月偶—陰宅為日奇,陽宅為月偶,故此,月偶即是陽宅的別名。
旁拱—是指二山中有一水,二水中有一山,其處立宅,形如水反跳,而實為“旁拱”之吉。
宅基—可分之為六種。一:平坡、二:平崗、三:平原、四:平洋、五:平田、六:平湖。陽宅在山崗郊外之處,是取高而不取窩。
納氣—納氣與乘氣不同,乘氣是乘地氣,納氣是納理氣,即是不以宅之坐向為主,兼取門、路之氣。 安灶忌日—正五九月—忌子卯日,二、六、十月忌甲子日。三、七、十一月忌癸酉日,四、八、十二月忌庚午日。
安床忌日—用建除十二神。心、昂、奎、婁、箕、尾、參。
五神—用于陽宅修造之條例。一:甲乙為青龍。二:丙丁為明喜。三:戌已為倉庫。四:庚辛為白虎。主白哭泣之喪事。五:壬癸為盜賊。主有招盜。
福元—宅之坐為福德宮,人命各有所宜,東四命居東四宅,西四命居西四宅。
命向—屋有“坐、向”命有“東、西”。專論山向而不論命者大兇,專論命而不論山向者“小兇”。合命又合坐向者,則其福永固。
火向—灶“火門”直向四吉方“生氣、延年、巨門、伏位”。
煙道—即今日之抽油煙機出口。宜出四兇方:絕命,五鬼、禍害、文曲。
吉兇配屬—四吉方:生氣、延年、巨門、伏位宜配床、香火、大門、后門、房等等。四兇方—絕命、五鬼、禍害、文曲宜配灶座坑廁、碓磨,穢物-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