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際關系還好,沒有死對頭,老有所慰。惟有一個死對頭是自家,老有余懟。
青壯年時我處逆境,滋生了逆反心理。幸虧我愛讀書,懂得了自省自律,所以我不反他人,不反社會,只忤逆自己:悔恨過往,不滿當下,苛求未來,總愛跟自己過不去。
悔恨過往
13歲逢土改,老娘和我凈身出戶。泱泱世界,小無所依,小無所恃,沿街叫賣縫衣針來養活自己、養活老娘。苦兒求生好難,也好恨自個兒投胎在地主家。青壯年時出色出眾,卻挨批判,受處分,墜入地獄。更恨出身不好這條根(我甚至忌諱《把根留住》這首歌,不唱不聽)。那時恨自己恨到捶胸頓足,抓發掐股,深夜里躲到荒郊野地大嚎大哭。
改革開放后不再計較出身了,我的悔恨少了許多,但積重難返。比如我還悔恨年輕時為什么不專攻一門學問,到頭來門門懂,樣樣瘟。悔恨似千蜂蜇面,如萬蟲噬心,既羞人又傷神,好幾次恨不得滅了自己。
不滿當下
處逆境自然不滿現狀,處順境我有時也對自己的現狀不滿,為了追求完美。
老家兒童團演出隊,跳舞我是男一號,可老學不會扭脖子,氣得我把自己的頸項都拍腫過。高中學俄語成績優異,性數格不在話下,可彈音發不好,恨得想咬掉自個兒舌頭。上世紀八十年代,陰差陽錯當上英語教研組長,讀寫尚佳,卻聽說木訥,真個沒臉沒皮。九十年代企業中馬虎慣了的員工不少,產品很難做到精益求精,令我唇焦口燥呼不得。子女還好,但未成大器,錯在為父,歸來倚杖自嘆息。
這山望著那山高,不滿當下,到手的成功會被自己貶損,到手的幸福會被自己辱沒。
苛求未來
未來美好,人人朝思暮想。可我的未來被我的高要求壓得喘不過氣。
小時候讀武俠小說入迷,看到誰會十八般武藝,我就發狠要學會十九般武藝。少年時讀到有大師會八國語言,我就發誓長大要會九國十國的。高中時人家渴望升北大清華,我卻渾想保送留蘇(那時沒有哈佛耶魯之說)。人說《紅樓夢》里寫了六百多位人物,《戰爭與和平》寫了八百多位,我賭自己的傳世之作人物上千。年度世界500強之首的通用電氣老大伊斯梅爾,我曾有幸在央視和他同臺作嘉賓,竟苛求自己的企業哪天趕上他的。我過度奢望的未來,從未成真,一直是夢。
跟自己講和
不放過自己的人,包括我,下場很慘:
敗,自個兒苦;成,自個兒也苦。這是何苦?
世上無敵人,斗自家何苦?
世上無完人,責自家何苦?
何苦!
改革開放后社會寬松,慢慢撫平了我的創傷,漸漸平息了我的戾氣。我開始放過自己。不再悔恨自己的過往,覆水難收,江流不回,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再嫌棄自己的當下,少挑刺多觀花,發現自個兒還真不差。不再苛求自己的未來,人生路上有太多的不可抗力,自己盡了力就行。我慢慢跟自己講和,雖說晚了些、慢了點,內心世界終歸風輕云淡。居然還跟自己日久生情了,有趣。
人都有跟自己過不去的時候,或你或他,或短或長。朋友,你也跟自己講和吧。與自己和睦相處、和藹可親多好!跟自己和衷共濟、和風麗日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