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
粗盡而微,微極而妙,妙極而玄,玄則無所不通,而深不可識(shí)矣。
夫唯不可識(shí),故強(qiáng)為之容:豫若冬涉川。
戒而后動(dòng)曰豫,其所欲為,猶迫而后應(yīng),豫然若冬涉川適巡,如不得已也。
猶若畏四鄰,
疑而不行曰猶,其所不欲遲而難之,猶然如畏四鄰之見之也。
儼若容,
無所不敬,未嘗惰也。
渙若冰將釋,
知萬物之出於妄,未嘗有所留也。
敦兮其若樸,
人偽已盡,復(fù)其性也。
曠兮其若谷,
虛而無所不受也。
渾兮其若濁。
和其光,同其塵,不與物異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dòng)之徐生。
世俗之士以物汨性,則濁而不復(fù)清。枯槁之士以定滅性,則安而不復(fù)生。今知濁之亂性也,則靜之,靜之而徐自清矣。知滅性之非道也,則動(dòng)之,動(dòng)之而徐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動(dòng),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今所謂動(dòng)者,亦若是耳。
保此道者,不欲盈。
盈生於極,濁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以盈也。
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物未有不弊者也。夫惟不盈,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道德經(jīng):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shí)。夫唯不可識(shí),故強(qiáng)(qiǎng)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dòng)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