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營魄章第十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魄之所以異於魂者,魄為物,魂為神也。《易》曰:精氣為物,游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魄為物,故雜而止;魂為神,故一而變。謂之營魄,言其止也。蓋道無所不在,其於人為性,而性之妙為神。言其純而未雜則謂之一,言其聚而未散則謂之樸,其歸皆道也,各從其實言之耳。圣人性定而神凝,不為物遷,雖以魄為舍,而神所欲行,魄無不從,則神常載魄矣。眾人以物役性,神昏而不治,則神聽於魄,耳目困以聲色,鼻口勞以臭味,魄所欲行而神從之,則魄常載神矣。故教之以抱神載魄,使兩者不相離,此固圣人所以修身之要。至於古之真人,深根固蒂,長生久視,其道亦由是也。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神不治則氣亂,強者好斗,弱者喜畏,不自知也。神治則氣不妄作,喜怒各以其類,是之謂專氣,神虛之至也,氣實之始也。虛之極為柔,實之極為剛,純性而亡氣,是之謂致柔。嬰兒不知好惡,是以性全。性全而氣微,氣微而體柔,專氣致柔,能如嬰兒極矣。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圣人外不為魄所載,內(nèi)不為氣所使,則其滌除塵垢盡矣。於是其神廓然,玄覽萬物,知其皆出於性,等觀凈穢,而無所瑕疵矣。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既以治身,又推其余以及人。雖至於愛民治國,一以無心遇之。茍其有心,則愛民者適所以害之,治國者適所以亂之也。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天門者,治亂廢興所從出也。既以身任天下,方其開闔變會之間,眾人貴得而患失,則先事以徼福;圣人循理而知天命,則待唱而后和?!兑住吩唬合忍於旄ミ`,非先天也;后天而奉天時,非后天也。言其先后常與天命會耳。不然先者必蚤,后者必莫,皆失之矣。故所謂能為雌者,亦不失時而已。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內(nèi)以治身,外以治國,至於臨變,莫不有道也,非明白四達而能之乎?明白四達,心也,是心無所不知,然而未嘗有能知之心也。夫心一而已,茍又有知之者,則是二也。自一而二,蔽之所自生,而愚之所自始也。今夫鏡之於物,來而應之則已,矣,又安得知應物者乎?本則無有,而以意加之,此妄之源也。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其道既足以生畜萬物,又能不有不恃不宰,雖有大德,而物莫之知也,故曰玄德。
三十輻章第十一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竭知盡物以為器,而器之用常在無有中。非有則無無以致其用#1,非無則有有以施其利#2,是以圣人常無以觀其妙,常有以觀其徹。知兩者之為一而不可分,則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