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出則為生,入則為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用物取精以自滋養(yǎng)者,生之徒也。聲色臭味以自戕賊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盡,則所謂動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則《易》所謂寂然不動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無思無為之妙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則有死,故生之徒,則死之徒也。人之所賴於生者厚,則死之道常十九。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無,焉有死地哉?
道德經(jīng):
【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sì)虎,入軍不被(p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zhǎo),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