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學無憂章第二十
絕學無憂。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不知性命之正,而以學求益,增其所未聞,積之不已,而無以一之,則以圓害方,以直害曲,其中紛然,不勝其憂矣。患夫學者之至此也,故日絕學無憂。若夫圣人未嘗不學,而以道為主,不學而不少,多學而不亂,廓然無憂,而安用絕學耶?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學者溺於所聞而無以一之,則唯之為恭,阿之為慢,不可同日言矣,而況夫善惡之相反乎?夫唯圣人知萬物同出於性,而皆成於妄,如畫馬牛,如刻虎競,皆非其實,愍焉無是非同異之辨,孰知其相去幾何哉?茍知此矣,則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無足怪矣。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圣人均彼我,一同異,其心無所復留,然豈以是忽遺世法,犯分亂理而不顧哉?人之、所畏,吾亦畏之;人之所為,吾亦為之。雖列於君臣父子之間,行於禮樂刑政之域,而天下不知其異也。其所以不嬰於物者,其心而已。
荒兮其未央哉。
人皆徇其所知,故介然不出畦吵。圣人兼涉有無,無入而不可,則荒兮其未可央也。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怕兮其未兆,若嬰兄之未孩,
人各溺於所好,其美如享太牢,其樂如春登臺,囂然從之,而不知其非。唯圣人深究其妄,遇之泊然不動,如嬰兒之未能孩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
乘萬物之理而不自私,故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
眾人守其所知,各自以為有余。圣人包舉萬物而不主於一,超然其若遺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
純純,若愚而非愚也。
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世俗以分別為智,圣人知群妄之不足辨也,故其外若昏,其中若悶。
忽若晦,寂若無所止。
忽焉若晦,不見其津涯也。寂然無朕,不見其所止宿也。。
眾人皆有以,我獨頑似鄙,
人各有能,故世皆得而用之。圣人才全德備,若無所施,故疑於頑鄙。
我獨異於人,兒貴食母。
道者,萬物之母。眾人徇物忘道,而圣人脫遺萬物,以道為宗,譬如嬰兒無所雜食,食於母而已。
道德經:
【第二十章】絕學無憂。唯之與阿(ē),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傫傫(lěi)兮若無所歸。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dàn)兮其若海,飂(liù)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而貴食(s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