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一,道也。物之所以得為物者,皆道也。天下之人,見物而忘道。天知其清而已,地知其寧而已,神知其靈而已,谷知其盈而已,萬物知其生而已,侯王知其為天下貞而已。不知其所以得此者,皆道存焉耳。
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發(fā),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致之言極也。天不得一未遽裂也,地不得一未遽發(fā)也,神不得一未遽歇也,谷不得一未遽竭也,萬物不得一未遽滅也,侯王不得一未遽蹶也,然其極必至於此耳。
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天地之大,侯王之貴,皆一之政。夫一果何物也?視之不見,執(zhí)之不得,則亦天下之至微也,此所謂賤且下也。
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其以賤為本耶?非乎?
昔之為此稱者,亦舉其本而遺其末耳。
故致數(shù)輿無輿,不欲碌碌如玉,落落如石。
輪、輻、蓋、秒、衡、軛、轂、轎會而為車,物物可數(shù),而車不可數(shù),然后知無有之為車,所謂無之以為用者也。然則天地將以大為天地耶?侯王將以貴為侯王耶?大與貴之中有一存焉,此其所以為天地侯王者,而或莫知之耳。故一處貴而非貴,處賤而非賤。非若玉之碌碌,貴而不能賤;石之落落,賤而不能貴也。
道德經(jīng):
【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zé)o以寧將恐發(fā)(fèi,“發(fā)”通“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jué)。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谷gǔ)。此非以賤為本邪(yé)?非乎?故致數(shù)(shuò)輿(yù)無輿。不欲琭(lù)琭如玉,珞(luò)珞如石。